2016年3月15日 星期二


全學聯大事記

作者/許銘全

(原載於「野百和通訊」第三期,1993年3月22日出刊)

1990

05.04 為抗議李登輝提名郝柏村擔任行政院院長,欲重返中正廟和平靜坐,而遭警察強制驅離。

05.20 全學聯、知識界及社運界反軍人干政聯盟,共同發起反郝大遊行,抗議欲藉由郝柏村上台,已整治治安為由,大力鎮壓反對運動,以保證政治改革方向符合統治集團的利益。並緩和KMT日益加深的內部矛盾。野百合正式安置於中正廟,以象徵三月學運的精神永不凋謝。

09.21 於迷你谷舉辦為期三天的幹部訓練營。

12.25 全學聯和新生代主權聯盟組成1225行動聯盟,赴中山堂要求國民大會召開制憲會議,並承認中華民國主權不及大陸與外蒙古,並無罪釋放黃華。


1991

04.03 赴陽明山中山樓,抗議KMT兩階段的修憲。反對一黨之私的形式修憲,要求符合台灣人民利益的修憲條文,要求人民制憲。

04.17 再赴KMT中央黨部。

04.25 和反核學生工作隊赴台電大樓抗議興建核四廠。

04.28 全學聯中區各校於台中舉辦反核四,反六輕說明會。

05.08 爆發獨台會案,調查局逮捕清大學生廖偉程及陳正然等五人。全學聯暨  清大廖偉程救援會16日進駐台北火車站抗議。後廖偉程等人於18日獲釋。冰逼迫執政當局廢除了懲治叛亂條例。

05.20 參與知識界反白色恐怖大遊行。

07.08 於林口竹林寺舉辦全島學運幹部訓練營。

08.   參與搶救八里十三行遺址行動,反對執政黨當局漠視少數民族的文化遺    址。

09.07  和公民投票促進會、長老教會、台灣教授會共同舉辦公投進入聯合國大遊行

10.02  KMT中央黨部抗議立法院KMT黨團強行將核四預算解凍。

10.08  100行動聯盟發起廢除刑法100條運動,並於當日下午進駐台大醫院基礎醫療大樓,提出反閱兵,廢惡法行動綱領,但於1010日凌晨遭到驅離。

10.25  於高雄舉辦公民投票,進入聯合國大遊行。

10.    協同友愛殘障協會發起苦行百里行動。沿途藉募款以諷刺政府長期漠視殘障人士的權益。學生並組織醫療隊一路陪行。

11.08  和各弱勢人民團體、社運團體於台大校們前舉辦弱勢團體晚會。會中要求國大修憲過程,重視弱勢人民權益。

12.    全學聯中區和東海大學學生會,聯合中區各社團組成中區大學生選舉觀察團,延續三月學運學生對憲政改革的一貫立場和態度,於選舉過程中走路社會、觀察社會。並堅持反賄選及關懷弱勢團體權益的立場。

12.25  於台中參與公民投票進入聯合國大遊行

1992

03.20     籌組憲政改革觀察團,於國大臨時會開議日時,赴陽明山中山樓,要求重視弱勢人民權益,重視教育權。並和一百行動聯盟共同要求廢除刑法第一百條,並釋放政治犯。

04.06  參與社會權聯盟,和各社運團體合作,共同在國大施壓,要求重視弱勢人民權益。

05.01  參與高雄勞工團結大遊行,抗議工運人士顏坤泉遭判刑入獄。

05.21  參與原住民正名運動,和原權會共同赴陽明山要求國大重視原住民權益,並為正名請願。

08.10  於核一核二(金山、萬里)等處,舉辦反核營隊。


11.12  和三法一案學生工作隊,共同加入由各工運團體所舉辦的三法一案大遊行。


(原載於「野百和通訊」第三期,1993年3月22日出刊)
(感謝廖緯宸協助重新打字)

學運討論之一:三月學運


學運討論之一:三月學運


霧月十八弄政經小組

原載於「野百合通訊」第三期,1993年3月22日出刊)



霧月十八弄是群泛民學聯系學運家伙在一九九二年於南京東路五段上的棲息之處。在那屋子哩,我們進行了一系列的討論,三月學運是討論的起點。

  不管被稱之為派系或甚麼,該公諸批評的,就不必避諱,這些討論文字絕對脫不了立場和路線,但是透過私下散發,總是激起了很多有極有價值的觀點,來自學運朋友的,來自政運工作者的,及來自社運團體。我們決定一字不改把初稿刊出,希望能激起不論是贊成或是反對更大的迴響。


三月學運

I.政治背景及意涵


1. 90年7月美麗島系張俊宏提出”兩黨合流論 ”(美麗島系與KMT主流派合作),這題法是對外喊話抑或有其長期,宏觀的政治規劃?

2. 國大年會之前,民進黨立院部門已被抹黑而失去政治介入的正當性,而國會全面改選也被KMT以分期支付的退職案吸納,KMT本身又陷入主流派與非主流派二月政爭加上國大拒退,朝野雙方都已失去主導改革的正當性,這時第三勢力的介入正可突破僵局,三月學運正充任了第三勢力。

3. 正由於三月學運,修憲過程中才有民進黨,台獨翼力量的舞台進入國是會議—進入修憲的程序體制內,換言之,促使兩黨制確定。

因此三月學運是各方所樂觀其成的,主流派、非主流派、民進黨或獨盟等等。

II.學運部門

1. 台大學生自八六年 ﹤自由之愛 ﹥後很少面對不特定大規模學生群眾(非組織動員所產生的群眾),民學連系亦然。
民學聯則一貫對政治議題之掌握及隱含之社會意義缺乏敏感度。
反觀之,首發至中正廟靜坐的台大大新社成員,的確掌握了行動的時機。

2. 就四大訴求而論:廢國大,開國是會議,停止動員戡亂及提出經濟政策,與KMT、美麗島、新潮流系都沒有利益矛盾,因而各方政治勢力亦不須反對。
廣場上一度流傳的鎮壓之說其實是自我恫嚇。

3. 三月學運對大的落空是—政治議題的主動性又回到既成政治團體手中,原因可能有二:

        a. 過於樂觀的認為學運可成為第三勢力,而以人民民主,各社運團體聯盟之方式介入政治鬥爭,無視於社運團體已在八八年初被鎮壓,無力和學運結盟。
        b. 民學聯系缺乏政治運動部門的長期規劃(八八年至八九年)。

這也反映出人民民主路線沒有政治領域的戰略。

4. 四大訴求之一: 提出政經改革時間表,其指涉對象是李登輝,加之對話對象也是李,這無異強化了李登輝企圖自外於政治矛盾,而擔任超然的仲裁者腳色。

5. 最後收服各方政治勢力的是:國是會議一開始進入憲改過程。
李登輝對四大訴求的回應有:國是會議、就職演說、六年國建。
遺憾的是學生並未持續以”政經改革 ”此一訴求向政治團體施壓。

6. 八八年以後民學聯路線之缺失:
           a. 強調社會實踐且堅持社運參與,而實踐上忽略了政治路線上的意義,精確的說,忽略了政治運動或議題的社會面。
       b. 未能評估八九年後政治運動發展的可能性。八八年夏,社運開始被鎮壓,”官僚威權政體 ”之後再九零年浮現,這些問題並未被認真對待。九零年之後學運之特色為政治性訴求強烈,為之佐證。


 III.總體小結

1. 三月學運使政治勢力介入憲改,使憲政改革在九零年代成為可能。
2. 八零年代是世界資本主義再結構的時代,在台灣代議民主制的確立是主要的趨勢。
3. 人民民主路線的政治領域實踐策略有待補充。
4. 自主系學運的成長空間及機會,在往後的實踐領域裡,若是無法處理政治議題的問題,可預見會愈益縮小。
5. 鎮壓社運是修憲安全的最大保障。由此來看,以國是會議作為三月學運的收尾,也有不得不然的理由。
6. 李登輝成為各方勢力的仲裁者始於三月學運。


(原載於「野百合通訊」第三期,1993年3月22日出刊)
(感謝廖緯宸協助重新打字)